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院概况2 >> 正文

医学院院长:谢娟平

发布时间:2019年06月06日点击次数:

谢娟平

 

 

职务/职  称

医学院院长  教授

学历/学位

研究生/博士

电  话

 

电子邮箱

xjp_731205@163.com

出生年月

1972年5月

研究方向

天然产物、微量元素分离分析及生物医学

毕业学校

西北大学

工作经历

1995.07—2001.03 在北京大学安康药物研究院工作(2001.03任工程师),先后从事药物生产、质量监督检验及植化研究。期间曾任北京大学安康药物研究院保健食品研究室主任。

2007.07—至今   在安康学院任教(2009.12任副教授;2015.12任教授),2012年1月任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,主管日常教学和实验中心工作。期间曾任陕西省富硒食品监督检验中心(安康学院)副主任,安康学院秦巴中药资源研发中心副主任。2019年4月任医学院副院长(主持工作)。

研究工作简介

安康学院学术带头人,青年教师导师,硕士研究生导师,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,陕西省化学会理事,陕西省中药药理学会委员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、微量元素分离分析及生物医学。在北京大学安康药物研究院工作期间,主持完成“康静胶囊”(卫食健字[2001]第0222号)的研发,并参与葛根素舌下片、舒筋接骨胶囊、绞股蓝等研发。在安康学院期间主持陕西省科技厅“13115”重大项目1项,陕西省教育厅项目3项,安康市科技局及富硒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;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,参与“中国药典2010版 淫羊藿质量标准修订”项目及省、市科技项目多项;与企业联合开展淫羊藿、杜仲等道地中药材研发,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(第1完成人2项);主持校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3项,公开发表SCI收录及CSCD科研论文40余篇。主要讲授“仪器分析”“药物分析”、“天然药物化学”“提取分离技术”等课程。 

2014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(第1完成人),2010—2017年共获安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4项。获安康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,荣获安康学院“优秀教师”、“师德先进个人”和“科技工作者先进个人” 以及陕西省“春笋计划”优秀高校指导专家等称号。指导学生获第六届西安高新“挑战杯”创业计划竞赛银奖、榆林第四届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、西安高新“创青春”陕西省大学生创业铜奖、第二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铜奖。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,与安康市多家企业开展合作,兼任技术指导,为岚皋县、白河县制定了富硒产业发展规划。

代表性成果:

科研、教研项目

1.杜仲鲜叶提取杜仲胶联产绿原酸关键技术研究,陕西省科技厅(2012KTCL02-13),项目主持人

2.巫山淫羊藿质量标准与朝藿定C分离及抗炎作用研究(09JK319),陕西省教育厅,项目主持人

3.淫羊藿总苷的研究(2010JS098),陕西省教育厅,项目主持人

4.淫羊藿黄酮抗应激损伤及其作用机制研究(14JS110),陕西省教育厅,项目主持人

5.富硒茶新产品研发及综合利用,农业部富硒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,项目主持人

6.陕南优势资源药材关键原料淫羊藿规范化种植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,安康市科技局,项目主持人

7. 100味中药配方颗粒研发,企业横向合作项目,项目主持人

8. GluA1乙酰化修饰介导突触可塑性在PS子代抑郁样行为的机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,主要参与人

9.富硒杂粮深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开发应用(2011ZKC11-19),陕西省科技厅,主要参与人

10.陕西主要农作物测土施肥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,陕西省科技厅,主要参加人

11.安康市硒资源调查与评价,安康市科技局,主要参加人

12.天然富硒农产品生产中硒迁移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,安康市科技计划项目(10AK01-05),主要参加人

13.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实验讲义,安康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,项目主持人

发表论文

1.A new Cyclodesmethylanhydroicaritin from extraction of Epimedium wushanense and evaluation of its biological activities[J]. 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, 2016, 52(5):791-793.第一作者

2.Determination of Five Major 8-Prenylflavones in Leaves of Epimedium by Solid-Phase Extraction Coupled with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[J]. J Chromatogr Sci. 2016, 54(4):664-669.第一作者

3.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similarity analysis for pollutant source identification[J]. Environmental Pollution, 2015, 207(10):341-344.第一作者

4.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rootsof Epimedium wushanense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[J]. NAT PROD RES,2007,21(7): 600-605.第一作者

5.巫山淫羊藿中朝藿定C的含量测定及特征图谱初步研究[J]. 药物分析杂志,2009,(08):1316-1319.第一作者

6.生长期巫山淫羊藿不同部位5种黄酮类成分的动态积累研究[J]. 中草药,2009,40(09): 1480-1483.第一作者

7.梯度洗脱法同时快速分离测定不同品种不同部位淫羊藿中7种异戊烯基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[J].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,2010,22(5):820-825.第一作者

8.微波消解-氢化物发生-流动注射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犁头草等中药材不同部位的硒[J]. 光谱实验室,2010,27(5):1933-1937.第一作者

9.不同方法炮制对巫山淫羊藿中主要成分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影响[J]. 药物分析杂志,2011,31(4):674-677.第一作者

10.大孔树脂-梯度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巫山淫羊藿中双藿苷A和朝藿定C[J]. 中成药,2012,34(8):1541-1544.第一作者

11.巫山淫羊藿主要成分朝藿定C和双藿苷A抗炎作用研究[J].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,2012,29(3):198-200.第一作者

发明专利

1.环淫羊藿素苷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,专利号:ZL201110028374.0

2.巫山淫羊藿总酚酸在药物及保健食品中的应用,专利号:200610104856.9

3.一种杜仲鲜叶中综合提取杜仲胶和绿原酸的工艺,专利号:201110379343.X

4.环淫羊藿素苷元在制备抗炎、抗菌药物中的应用, 专利号: ZL201210420414.0 

 

上一条:罗雅丽 下一条:张佳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