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营造“三全育人”良好氛围,帮助新生了解学校、了解所学专业、了解大学学习与生活的基本特点和要求,完成从角色转变,根据《安康学院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方案》,结合我院实际,制定《医学院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方案》,具体内容如下。
一、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引导学生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。
二、入学教育主题
仁心明德筑根基,守护生命智启未来
三、入学教育时间
2025年9月——2025年12月
四、入学教育内容
(一)思想引领教育
1.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。组织新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、教育家精神、科学家精神等内容,通过专题讲座、主题研讨、座谈交流、参观实践等形式,夯实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根基,引导新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大局。
2.开展爱国主义教育。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,引导学生传承共产党人精神等,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、集体荣誉感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。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,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。
3.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。组织新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教育引导新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努力成长为又红又专、德才兼备、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4.开展“五史”专题教育。以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八十周年为契机,通过支部书记讲党课、讲党史等形式,清晰阐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,帮助青年大学生认清历史事实、梳理历史脉络、抵制历史虚无主义,把握时代发展脉搏,坚定报国信念与“感党恩、听党话、跟党走”的决心,推动爱国情、强国志、报国行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。
5.入党启蒙教育。通过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,讲解党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党员的政策,提高党外群众对党的认识,坚持早教育、早选苗、早培养,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,始终稳定保持我院入党积极分子比计划发展党员数高出3倍以上。
6.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。以《学生手册》《安康学院大学生行为准则》《安康学院学生文明礼仪规范》为基础,在班会,讲座,党课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和宣传,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与民族归属情感,引导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,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。加强新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、民族团结教育、诚信教育、感恩教育等。
(二)大学生活适应性教育
1.学情教育。组织填写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,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分派适合的学业导师,每学期对学生个人成长进行系统总结,提升“三全”育人质量,使学院全面掌握新生情况。
2.纪律制度教育。帮助和引导规范学习《学生手册》(2025版),对新修订文件的政策进行宣讲解读,组织全体新生深入系统学习校规校纪,确保校规校纪政策全知晓。组织学生对学术规范、学术诚信及纪律处分、学籍学历、评奖评优、奖助政策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相关政策认真研读,牢记在心。
3.行为养成教育。倡导优良学风,坚持“两早一晚”和课堂违规使用手机警示教育。引导新生树立远大的理想,合理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。组织学习经验交流。
4.安全稳定教育。根据学校要求,对学生开展学习生活、人身财产等系列安全教育。开展防火、防盗、防骗、防溺水、防传销、预防毒品、住宿安全、实验室安全、在外实践(实习)安全、人身安全等专项安全教育,结合高校常见案例进行必要的讲解,切实抵御和防范“三股势力”、宗教势力向校园渗透,提高新生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;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,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;开展网络文明与网络安全教育,以学工部印制《大学生依法上网文明上网》为学习资料,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网络安全意识、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,自觉维护网络安全。
5.AI伦理与安全意识渗透。各学院应积极开展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意识教育,通过短视频、案例研讨(如数据隐私保护、AI生成信息甄别等)等多种形式,引导新生正确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,提升对AI生成内容的辨别能力,牢固树立“安全用AI、理性用AI”的自觉意识。
6.国防教育。组织新生参加军事训练,帮助学生掌握军事理论知识,深刻理解习近平军事思想,开展好军训,增强新生国防意识,熟知应征入伍程序,陶冶爱国主义情操,强化集体主义精神。
7.图书馆入馆教育。组织新生参观图书馆,学习图书检索等知识。
(三)爱校荣校教育
1.校情校史教育。通过学习校史、校训、学校精神、参观校园、参与校园服务等形式,引导新生了解校史校情。让新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、文化底蕴,理解校训精神,激发学生爱校情怀。
2.校规校纪及遵纪守法教育。认真组织新生学习《民法典》、安康学院《学生手册》等相关法律规章制度,并采取一定的考核形式,检验学习效果。
(四)专业发展教育
1.专业特色解读。结合各专业新质人才培养要求,开展专业认知教育、职业生涯规划及行业前景教育。向新生介绍专业特色、课程设置、教师队伍、近三年就业状况等,使学生对本专业有全面深入的认识,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、课程自信和学术自信。
2.培养流程教育。系统讲解本学院人才培养目标,介绍学习年限、实习实践、论文开题、毕业和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的要求。帮助新生全面了解学校及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、培养过程与培养标准。引导新生明确学习目标、梳理学习思路、调整学习方法,快速适应大学学习环境。
3.“AI+专业”引导教育。结合新生的专业背景,深入解析人工智能技术在该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场景,帮助新生切实理解人工智能如何助力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。通过系统介绍“AI+专业”的融合路径,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跨学科认知框架,主动将人工智能思维融入专业知识体系中,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。
4.职业生涯规划教育。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规划。提高他们对知识学习、综合素质训练、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。
5.优良学风建设引导。通过新生见面会院长寄语、学风建设主题班会、学术规范专题讲座、学霸经验分享会等方式,开展学院特色学风品牌的宣传。对新生开展系统性、浸润式学风养成教育,帮助新生端正学习态度,掌握科学学习方法,树立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。引导新生筑牢学业基础,激发内在学习动力,明确学业目标,营造敏而好学、善思躬行的优良学风氛围。
6.成长路径领航教育。通过邀请优秀校友开展入学讲座、经验分享和返校座谈等活动,对新生进行职业启蒙与成长路径教育,帮助其了解专业前景、行业动态与职业要求,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。通过组织校友故事分享、趋势解读、生涯指导和互动交流,融入职业理想、奋斗精神和专业认同感培养,引导新生明确大学目标与职业方向,提升职业认知、自我规划和实践能力。